你有没有发现,赚得越多,交的税也越“扎心”?特别是收入一上台阶,个税、分红税、资本利得税……各种税费接踵而至,辛辛苦苦赚的钱,一大半都进了税务局的口袋。其实啊,很多高收入人群并不是“不差钱”,而是不懂怎么合理规划税务,结果多交了不少冤枉税。
今天咱们就来聊聊:高收入人群到底该怎么合法、合规地节税? 不是让你偷税漏税,而是用聪明的办法,把该省的钱省下来!
一、别再傻傻只靠工资发薪!拆分收入才是王道
很多人收入高,是因为工资高。但你知道吗?工资薪金适用的是累进税率,最高能达到45%!也就是说,如果你一个月拿20万工资,实际到手可能连一半都不到。
那怎么办?聪明的做法是——拆分收入结构。
比如:
把一部分工资转为劳务报酬或咨询费;
或者通过设立个人工作室、个体户、合伙企业等方式,将部分收入转化为经营所得;
经营所得可以核定征收,税率往往比工资低得多,甚至能控制在1%-3%之间。
这样一来,同样的收入,换个方式收,税就少了一大截!
二、股东分红也要讲究技巧!别让公司替你扛税
有些老板以为,把钱放在公司账上,等需要用的时候再提出来就行,其实这是个大坑!
因为一旦从公司账户转账给个人(非工资),基本都会被认定为“分红”,要缴纳20%的个税,而且一旦被查,还会补税+滞纳金+罚款!
那怎么办?
可以通过合理的薪酬安排,比如适当提高工资薪金比例;
或者提前做税务筹划,比如设立控股平台、利用税收洼地政策;
还可以通过家庭成员持股,分散分红金额,降低个税税率。
总之,别等到年底才发现利润太多没地方出,那就真的只能乖乖交税了。
三、股权转让、房产买卖这些“暴利行为”,更得提前布局!
很多人平时收入稳定,但真正“爆发”的时候,是在一次性转让资产,比如卖房、卖股权、卖公司……
这种情况下,涉及的税费非常高:
股权转让:视同财产转让,税率20%;
房产出售:满五唯一还能免税,否则也要按差额征税;
公司整体出售:更是牵扯企业所得税+个税双重征税!
所以,这类操作一定要提前做好税务筹划,比如:
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地区设立中间控股公司;
采用分期收款、分期纳税的方式;
或者通过信托、家族基金等形式进行资产传承和税务优化。
一句话:不是不能赚钱,是要会“藏”钱,更要会“省”钱。
四、别忘了还有这些实用节税方式
除了上面的大招,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小技巧,也能帮你省不少税:
✅ 善用专项附加扣除
别小看房贷利息、子女教育、赡养老人这些项目,加起来每年能抵扣好几千元个税!
✅ 利用税收优惠地区政策
像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,对高净值人群有非常友好的个税核定政策,合理迁移主体身份,就能大幅降税。
✅ 合理配置保险、信托
虽然不能直接避税,但在遗产规划、财富传承方面,能有效规避高额个税和继承风险。
五、找专业团队,才能做到“既安全又省钱”
说实话,税务筹划这件事,真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。一个不小心,就可能踩雷变成“偷税”。所以,建议大家:
找专业的财税顾问;
提前沟通你的收入结构和资产状况;
制定一套长期、合规、可持续的税务筹划方案。
记住:合理避税≠偷税漏税,关键在于“合法”和“提前”两个词!
总结一下:
高收入人群要想真正“富得长久”,不仅要会赚钱,更要会“守钱”和“省税”。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事前规划。无论是工资拆分、分红设计、资产处置,还是日常的税务申报,每一步都要考虑清楚税务影响。
说到底,国家给的税收优惠政策那么多,你不主动去用,别人就用了,人家不仅赚得多,还交得少,这才是真正的“财富智慧”。
所以,别再觉得“我有钱,交税多很正常”,真正厉害的人,都是一边赚钱,一边合法节税。你也值得拥有这样的财务自由!
需要具体案例分析或者定制化节税方案的朋友,欢迎随时来找我聊聊,咱们一起把钱花在刀刃上,省在点子上!